Brixlegg被动房学校项目
Brixlegg学校为被动房新建建筑,建筑面积3441m2,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为设备间,砌体结构,建造年份为2007年。建筑外立面为规整的立方体,与邻近的技术学校和幼儿园围出一个室外庭院。
建筑气密性测试结果n50=0.11/h。外墙、地板、屋面和外窗的传热系数分别为0.16 W/(m2K)、0.17 W/(m2K)、0.10 W/(m2K)和0.80 W/(m2K)。该项目采用集中式采暖系统,由生物质锅炉和太阳能系统保证采暖和生活热水需求。
该项目采用集中式新风系统,由一套新风机组统一控制送风、回风及热交换等,各个教室可自行调节风量。该项目采用的气流组织方式为级联式组织方式,即在主要活动区域设置送风口,统一回风,过道作为溢流区,与我国每个房间或主要活动区域同时设置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传统做法有很大区别。
其具体做法是:每个教室内设置送风口,在教室与走廊之间的隔墙上设置自然通风口,依靠新风进入教室后形成的微正压将污浊空气从教室内挤出。每层楼在走廊尽头设置一个统一的回风口,污浊空气经由教室排出到走廊后汇集到该楼层的统一回风口,从回风口被抽走,进入到回风管道,在地下设备间与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被排出。
值得一提的是,教室内的通风管道设置在窗下,占据了一定的室内空间。设计师将其与外窗统一考虑,在窗下制作木质墙柜,把内窗台、书柜、封闭通风管道三种功能合为一体,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还与教室的使用功能相得益彰。这种在设计之初,即将建筑、暖通、室内设计等多专业的工作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的做法,值得我们在工程建设中学习借鉴。
此外,注意到在教室或教师办公室中的外窗都是整扇玻璃的外窗,很少用框材对玻璃形成隔断,保证了整窗的传热系数较低,保温隔热性能优越,同时有利于教室和办公室的自然采光。
需要强调的是,外窗必须具有可开启扇,这也是被动房一直秉承的设计理念,就是以用户的居住体验和室内舒适度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事实上,被动房研究所对于被动房的认证,除已经普遍接受的硬性的能耗指标以外,还有四条“软性标准”。称之为“软性标准”,是因为不能采用相同的严格指标去衡量所有的情况或者是建筑类型。其中,用户满意度就是四条软性标准中非常关键的一条,而外窗不可开启就是直接危及用户满意度的明确指标。因此,被动房研究所也明确给出在所有生活起居区或办公区外窗必须可开启的规定。这条规定也直接回应了所谓由于要大幅度降低能耗,被动房用户不能开窗通风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