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做被动式房屋不能机械照搬照抄“德国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张小玲 马伊硕 牛犇
被动房现在很热、很火。最近听到两种议论,有人提出做被动房就要严格遵守德国标准,否则就不正宗;有人说被动房是德国人建在北方地区的房屋,我们不是德国的那种气候,不应该做被动房。据说,最近在一次非常重要的学术会议上,有美国人提出一篇论文获得大奖,就是论证被动房不适合在南方建设。
被动式房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瑞典隆德大学Bo Adamson教授和德国达姆施塔特房屋与环境研究所Wolfgang Feist博士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要在不设传统采暖设施而仅依靠太阳辐射、人体放热、室内灯光、电器散热等自然得热方式的条件下,建造冬季室内温度能达到20°C以上,具有必要舒适度的房屋。他们将这种房屋称为被动式房屋。
被动式房屋就是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在满足室内环境的要求下我们能够建造的最节能的房子。它同我国现存三类房屋划出了严格的界限。第一类是使用能耗最低的中国南方不采暖、不制冷的居住建筑。它是以牺牲居住者舒适度为代价的低能耗房屋,其室内环境不能达到人们的舒适度要求;第二类是恒温、恒湿、恒氧的不能开窗通风的豪宅,它是以高能耗维持的不必要的“高舒适度”房屋,浪费了太多的能源;第三类是我国传统的民居,尤其以陕西窑洞为代表。这类建筑虽具备冬暖夏凉的特征,但其舒适度达不到要求。
被动式房屋的评价体系包含用一次能源表示的“实际能耗”和“室内舒适度”两套指标。它的出现迫使建筑节能的从业者从“正确地做事”到“做正确的事”。
中国在从不节能建筑到“50%”、“65%”、“75%”节能标准转变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让人困惑的事,那些令人困惑的因“正确地做事”而做过的“错误的事”的现象,在被动房建设中就不应该再出现。譬如,有些节能75%的建筑居然比节能50%的建筑能耗还要高;人们冬季开窗通风;室内结露发霉;使用不必要技术或技术产品应用过度等等。
同马克思主义源于德国一样,被动房也源于国外。它只是一种理念而已,我们没有必要机械地照搬照抄指标概念,况且它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我们需要向我们的革命前辈学习,把源于国外的理论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最少的技术手段、最小的代价,做出当地最舒适、最节能的房子。比如说,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规定: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一定要小于0.15 W/(m2·K),采暖热需求小于15kWh/(m2·a)。它很适合德国的气候环境。我们在中国做被动式房屋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与德国能源署合作为成都的一个办公建筑提供技术咨询。我中心的牛犇博士根据中国的暖通空调规范进行了测算,其结果如下:
由表3中数据可知,对同一种玻璃而言,欧洲的k值<中国的K值<美国的U值。因此比较某一玻璃的K或U值时,必须指明所给的是何种体系下的传热系数,否则其数值是没有可比性的。由于不同测试条件下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因此不同传热系数之间,即U与K及中国的K与欧洲的k之间不存在换算关系。通常若U值满足设计要求,则K及k必然满足要求。
由表3中数据可知,对同一种玻璃而言,欧洲的k值<中国的K值<美国的U值。因此比较某一玻璃的K或U值时,必须指明所给的是何种体系下的传热系数,否则其数值是没有可比性的。由于不同测试条件下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因此不同传热系数之间,即U与K及中国的K与欧洲的k之间不存在换算关系。通常若U值满足设计要求,则K及k必然满足要求。
我国一些门窗生产企业拿到了PHI的认证证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PHI证书上的值是计算值而不是测试值。并且这一值是在假设玻璃有0.7W/(m2.k)的传热系数的条件下用软件计算出来的。当在我国境内建设被动房时,不能直接采用PHI证书上的值,而是要采用按中国标准规定检测方法的检测值。表4给出了中国门窗测试条件与德国门窗测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