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房网

泉城公园项目获中德合作高能效建筑质量标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高级工程师  马伊硕

 

2016331日,在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泉城公园救灾指挥中心项目获得中德合作高能效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文林峰副主任和德国能源署副署长Kristina Haverkamp女士共同向项目建设单位济南泉城公园管理处王矗副主任和项目负责人张浩颁发了证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仝贵婵处长、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设与核安全部Peter Rathert处长共同见证了颁证。

1泉城公园救灾指挥中心项目获得中德合作高能效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

 

泉城公园救灾指挥中心项目位于济南市泉城公园西北角,于2014年入选中德合作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在中德双方技术人员的紧密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

该项目采用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030.9 m2,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其中地上三层进行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处理,总示范建筑面积为1394.36 m2。该项目外墙、屋面、不采暖地下室顶板、地下室挡土外墙、地下室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的隔墙各部位的保温材料分别为220mm厚石墨聚苯板、250mm厚挤塑聚苯板、250mm厚挤塑聚苯板、220mm厚挤塑聚苯板、220mm厚岩棉,传热系数分别达到了0.14 W/(m2K)0.11 W/(m2K)0.11 W/(m2K)0.13 W/(m2K)0.19 W/(m2K)。外门窗采用塑钢框体,透明部分采用(5+18Ar+5Low-E+V+5mm真空中空复合玻璃以及暖边间隔条,玻璃的传热系数达到0.4 W/(m2K),太阳能得热系数g值为0.52,整窗的传热系数达到0.8 W/(m2K)

2 泉城公园救灾指挥中心项目全景

 

经建筑能效分析,该项目整栋楼的热负荷、冷负荷分别为12.58 W/m221.73 W/m2;热需求、冷需求分别为7.40 kWh/(m2a)19.33 kWh/(m2a);终端能耗总量、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32.12 kWh/(m2a)96.37 kWh/(m2a)32.03 kg/(m2a)。该项目终端能耗、一次能源需求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详细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

1 泉城公园救灾指挥中心项目的能效指标及碳排放分析结果

分项指标

终端能耗,kWh/(m2a)

一次能源需求,kWh/(m2a)

CO2排放量,kg/(m2a)

采暖

0.97

2.92

0.97

制冷

5.06

15.17

5.04

通风

3.50

10.50

3.49

照明

15.81

47.44

15.77

热水

0.00

0.00

0.00

电器

6.78

20.33

6.76

总计

32.12

96.37

32.03

2016318日,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副处长史永鹏、工程师于保清的陪同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张小玲、工程师马伊硕和德国能源署专家Schimer先生、工程师揣雨对济南市泉城公园救灾指挥中心项目进行了项目的质量验收。该项目的开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外保温系统、外窗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等产品部件的供应单位共同参加了此次项目施工现场检查。

专家组对该项目先后进行了红外热成像检测、建筑气密性检测和施工节点检查。红外热成像检测显示,外围护结构保温施工状况良好,关键节点未见明显热桥现象;锚栓处理较为到位,未形成明显的点状热桥。建筑气密性检测针对整栋建筑进行,建筑换气体积总计3416.8 m3。正压测试结果n+500.49 h-1,负压测试结果n-500.50 h-1,均值n500.49 h-1,符合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对于建筑气密性的要求n50≤0.6 h-1。此外,通过对该项目标准层、屋面、地下室、管井、外门窗、设备等位置各关键节点细部构造的检查,中德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建筑施工质量良好,达到了目前国内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一流水平,是国内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较高水平的示范案例。

目前,该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办公人员已在建筑内正常工作。项目布置了室内环境监测设备和能耗监测设备,在人员正常工作的情况下,24小时监测并记录室内的温度、湿度、CO2含量和耗电量等指标,实时反映该项目室内热舒适度和能耗的实际状况。

 

3 建筑气密性检测

 

4 建筑气密性测试曲线

 

5 关键节点细部构造检查

 

6 屋面设备检查

 

7  参建人员合影

 

 

8 中德合作高能效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

 

 

 

 

 

 

 

被动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