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认证开创国内建筑工程全过程认证新模式
从2001年国务院发文成立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个副部级的事业单位开始至今,认证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近20年。随着国家的深化改革,政府部门的合并重组,国家认监委现已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为市场监管体系的一部分。
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共有检测机构4万家,认证机构486家,全年产值达到2千7百亿,其中55家自愿性产品认证机构,共颁发认证证书21,708个。随着认证认可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执政理念的推进,国务院现已明确提出要将认证检测行业作为国家质量监督的基础设施之一,把认证检测行业定义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大力发展认证检测行业。这种策略的直接导向就是将政府原有的行政手段转变为认证检测手段,认证将会成为政府极其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
今年12月,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陆续发文,将取消工程造价资质审批,转为采用自我申明形式。房建市政施工总承包等资质将实行告知承诺制,即申请人承诺已具备许可条件的,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审批决定。
这预示着从2020年起将会有大量3C强制性产品认证转为自我申明形式,这将使生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幅增加,借助认证的管理手段是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路径。
与传统产品质量管理手段相比,采用认证的质量管理手段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国际化、市场化和责任绑定。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总结了质量领域100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正式将计量、标准、合格评定三者构成国家质量基础。其中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进行的系统检查和确认活动,是国际通行的重要监督手段。在国际通用的质量检测体系中,通过第三方认证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是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建筑产品、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经。
采用认证的质量管理手段,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并给出了指导方向。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文件,国发2018【3】号文指出: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鼓励各行业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积极开发新型质量管理模式,发挥自愿性产品认证拉高线作用,创新质量标准管理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这一指导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提出了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完善建筑评价体系,落实建材生产单位和供应单位终生责任,建立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的建材质量追溯机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北京康居认证中心,是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隶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的我国建筑领域最具权威的综合性认证机构。康居中心积极贯彻文件精神,构建从产品到整体建筑的系统认证体系,并逐步推出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品认证,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品目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网站。目前已获得国家认监委授予的建筑服务认证资质,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具有国家资质且具有大量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全过程质量管控经验的建筑认证授予单位。
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认证领域,康居中心已建立明确的建筑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建筑认证工作流程:
(1) 全过程质量控制流程确保建筑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与产品和建筑能效,以及质量品质相关的核心指标和要求得以有效地遵守和落实,是建筑认证的重要途径。
(2) 康居中心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建筑认证体系包括前期方案评估、方案图纸和施工图纸审查、建筑能效分析和评估、专项技术方案审查、产品认证、产品性能指标控制、进场材料随机抽样送检、施工现场检查、建筑气密性测试监督、产品检测报告审查、质量认证、运营监测、体验调查、运营认证等多个环节。
(3) 从方案、设计、选材、施工、验收到交付、运营,项目的每个阶段均处于全过程质量控制中。
“明者因势而变,智者随势而制。”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为建设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的发展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北京康居认证中心,敢于担当,致力于中国建筑和建材认证的发展推广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奋力开创住建领域从建材产品认证、建筑质量认证、建筑运营认证、建筑设计服务认证、施工服务认证、检测服务认证等全体系认证系统。确保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保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推动住房品质提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设计阶段—设计培训
设计阶段—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