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
零碳建筑是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能耗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的节能建筑。零碳建筑节能效果显著,是节能理念的最佳体现。
世界首个零碳社区——英国贝丁顿社区
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位于英国伦敦西南的萨顿镇,由英国著名生态建筑师比尔·邓斯特(BillDunster)设计。占地1.65公顷,包括82套公寓和2500m2的办公和商住面积,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生态村,也是英国最大的零碳生态社区,被誉为人类的“未来之家”,如今已成为世界低碳建筑领域的标杆式先驱。作为典型的绿色生态社区,贝丁顿“零能源” 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于社区的规划、设计、建筑、环保等诸多硬件上,更体现在它所推崇的绿色文化、 环境道德和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的建立上。实践证明,在实现社区低碳和可持续的同时,居民也获得了高品质的住宅和居住环境及体验。
新加坡首座零碳建筑——新加坡建设局办公大楼
新加坡建设局办公大楼是新加坡首座零碳建筑,并且是由一栋老房子改造的,目前这座外表崭新的建筑已成为新加坡样板建筑, 集成了采光、通风、清洁可再生能源、绿植等多项绿色设计与技术。为了有效遮挡阳光和利用太阳光,这座零碳大楼外墙按照适当 的光照角度设置了遮阳板和导光板,阻止强烈的阳光透过玻璃直接射入室内,起到降温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将自然光线更深地反射到办公室,增加办公室的亮度,从而减少电源的使用。大楼拥有几个天井,通过导光管将太阳光从各管口折射进来,而且这个自然采光灯的亮度是可以人工调节的。另外,整栋大楼已实现电能的自收自支。楼顶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发电高峰时还可将电能输送到公共电网,从全年情况看,发电量略有结余。
中国首座实践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上海世博零碳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零碳馆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场馆,也是中国第一座实践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馆位于上海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总建筑面积2657m2,由南北两 栋四层的连体建筑构成,是向全球展示城市层面节能减排设计的最佳案例。零碳馆从自然界收集阳光、空气、 电力和水,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源热能联动来实现空间内的通风、制热、制 冷和除湿等,满足人居舒适性的各项要 求。坡屋顶上大面积的太阳能板,提供 馆内运营所需采暖制冷、太阳能热水。建筑的北面通过漫射太阳光培育绿色屋顶植被,由雨水收集系统和滴灌技术, 自动对屋顶植被进行灌溉,这些植物不 仅仅是作为装饰,还是中和碳排放不可 缺少的角色。零碳馆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五颜六色的风帽,跟随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 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随时保持室内空气纯净和 舒适。世博零碳馆除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外,还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 “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也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在世博会零碳馆还展示了地产、交通、建材及跨行业在节能减排、对抗气侯变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中国香港首个零碳建筑——零碳天地
这片耗资2.4亿港元打造的城市绿洲,包括一栋集绿色科技于一身的两层高建筑,以及环绕其四周的全港 首座原生林景区,通过绿色设计和清洁能源技术,不仅 成功消灭建筑自身的碳足迹,还有多余电力回馈城市电网。项目运用了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限度使用自然资 源,力求从源头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建筑物位置、 座向及形态均经过巧妙设计,考虑到微气候的研究,尽量采用该处的大自然热能及通风。考虑到香港的高温和高湿度的气候,特意规划绿化环境,绿化覆盖率高达50%,打造香港首个都市原生林。此外,建筑物锥状和长形的形态,能同时增加室内的空气流通和采光,并减 少建筑物吸收到太阳热量;而内部的对流通风布局,可增强自然通风,达到减低空调需求。外墙方面,采用了高性能外墙和玻璃及室外遮阳,降低建筑物总热传值。项目设计概念高度结合了再生能源科技及建筑技巧,充分体现了环保效益。
中国台湾首个零碳建筑——绿色魔法学校
绿色魔法学校是中国台湾第一座零碳绿建筑,并取得台湾钻石级绿色建筑标章认证。项目百分之百使用环 保建材,由成大建筑、土木及工程科学等系多位教授组成设计团队,花了近3年时间建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2011年启用。项目采用了13种绿建设计手法,包括5种建筑本体与自然通风的软性节能手法、2种设备减量的方法、5种设备节能技术以及再生能源技术。其中最 精彩的是采用自然浮力通风的技术,让一座300人国际会议厅在冬季四个月可以不开空调,采用陶瓷复金属灯 二次反射照明设计,让国际会议厅达到节能四成的水准。为了揭示碳足迹,研究团队计算绿色魔法学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现它比一般办公建筑物减少51.7%的 碳排放。成功大学为了进一步把它打造成零碳,特别拨出校区内47000m2的绿地以创造一大片亚热带雨林,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零碳绿建筑。这不但是中国台湾第一座,也是世界第一座以造林的“碳中和措施”达成零碳建筑的先例。
天津首座零碳建筑——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展示中心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集众多先进环保技术于一身,如屋顶太阳能光伏板提供足够使用的电能、基于烟囱效应的通风系统实现 室内外空气循环、利用导光筒折射和反射太阳光为室内照明、地源热泵为建筑内供热制冷等等。整栋建筑的面积为3467m2,通过应用先进建筑技术、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零碳排放,成为天津首零碳建筑。
菱形建筑结构充分吸收利用太阳光、 地热能与通风保证体感舒适,灯具亮度靠室内光亮度自动调节,还有一套控制系统对整栋建筑进行集中管理。这套系统对建筑内部所有设备能耗进行集中监控与管理,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
本文来源:《住宅与房地产》202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