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vehouse.kcpc.com.cn 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1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城市在经济建设、技术创新和人类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已经成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城市层面上制定和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实现促进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低碳生态建设水平。“低碳生态城市”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城市,是一种强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而建立起的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1]。
2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现状
(1)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
目前,国际上发展水平较高、在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建设等领域较为先进的城市,在最新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计划中均明确提出了低碳生态建设任务和目标[2]。《哥本哈根2025 气候规划》提出将哥本哈根打造c 成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首都城市的目标,在2025 年前实现碳中和[3]。《斯德哥尔摩2030 规划》提出将斯德哥尔摩建设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典范城市。《伦敦规划2036》提出将伦敦建成全球最佳城市,达到最高的环境标准和最好的生活质量,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领先,并在节能提效方面居于前列[4]。《创造未来:东京都长期展望》提出将东京发展为智慧能源城市,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国内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规划情况
中国的低碳试点城市的数量、覆盖范围、代表性、低碳探索的深入程度、政策措施的创新性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5]。截至2017 年,我国已经确立了三批低碳试点省市,涵盖6 个省区和81 个城市。尤其是城市启动了新一轮的总规编制,北京、上海、雄安新区等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目标要求,并已经通过国务院审批。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提出到2020 年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出行品质不断提升;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控制,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理处置能力大幅提高;全面实现城乡规划、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一体化等目标。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年)》把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城市安全放在优先位置,在总体思路中提出注重绿色发展,突出底线约束、低碳生态的路径模式。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探索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2020 年,成为引领国际超大城市绿色、低碳、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雄安新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格局;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智能交通系统。
3 珠海市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
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排名中居首位,获得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众多荣誉称号,是住建部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全国两个综合试点城市之一[6]。
(1)节能与低碳发展现状方面
“十二五”期间,珠海市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 年,珠海市单位GDP 能耗相较于2015年降低5.1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13.4%。
(2)空间形态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方面
珠海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持续增加,单位建设用地地区生产总值逐年提升。2017 年,珠海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322.51km²,单位建设用地地区生产总值为7.95 亿元/ km²,分别是2000 年的1.8 倍和1.62 倍。
(3)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
珠海市空气质量保持较高水平,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实现全部无害化处理。珠海市空气质量优良比例保持在90% 左右,空气质量各项污染物监测指标从2014 年以来连续四年全面达标。市内河流各断面水质监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2017 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36%。2015 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4)生态保护方面
珠海市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品质不断提升,建成了多层次绿色城市生态体系。2015 年,珠海市出台《珠海市生态线控制性规划》,划定了生态控制线总面积为1052.92km²,占陆域总面积的58.54%。2017 年,珠海市森林覆盖率为32.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 年的13.67m² 发展到2017 年的19.8m²。
(5)低碳生活与资源利用发展方面
珠海市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提高,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化处置水平。2015 年发布《关于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规定自2016 年起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公交和出租车比例,2017 年底清洁能源公交比例达到81.4%;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由2015 年的35% 上升至2017 年底的70.08%。
4 珠海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珠海市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同时也要看到,珠海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距离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宜居城市建设等领域较为先进的城市,仍有较大的差距。
(1)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有待优化
珠海市的单位GDP 能耗高于北京、上海等能源强度较低的城市,也显著高于香港和澳门。主要由于珠海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低(2017 年为48%),影响了单位GDP 能耗的下降。同时,珠海市化石能源比例整体较高,特别是煤炭占比尤其较高(2016年为60%),非化石能源占比有待大幅提高,2016 年珠海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13.4%。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用地供给有待优化
珠海市2000 年、2010 年和2017 年人均城乡建设用地为143.95m²/ 人、164.06m²/ 人、182.7m²/ 人,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断升高,且各区差异非常明显,土地扩张的速度远高于人口集聚的速度,工业用地占据产业用地的79%,远高于商业服务用地占比(13%)。与国内外发展较为集约的城市相比,珠海市单位建设用地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较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
(3)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较低,交通出行结构呈现高碳化趋势
珠海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和非机动车出行比例仍然偏低,且近年来有所下降,交通出行结构呈现高碳化趋势。2017 年珠海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为32.7%,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随着珠海经济发展,未来交通需求与交通碳排放占比仍将上升。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环境质量保持并提升面临严峻挑战
珠海城市建设带来了大量扬尘、挥发性有机物、臭氧等污染,同时受污染物的二次生成或外来污染的输送影响,保持空气质量的优势面临挑战。在台风、热带风暴等极端天气影响时,内涝问题较为突出;珠海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但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放达标率有所下降,局部海岸富营养化,赤潮时有发生,并由近岸海域逐渐向近海海域扩大,
5 珠海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优化路径分析
针对珠海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四方面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以下优化对策:
(1)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提高端制造和高端服务业占比,全面推进高新科技产业和特色农业的规模发展、提升发展、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建成“三高一特”产业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工程项目建设[7]。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控制和优化土地供给
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有效推进用地项目建设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土地混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8]。合理布局各类用地,鼓励和引导土地混合开发和建筑复合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合理配置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推动职住用地平衡,补充居住用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城市绿化用地[9]。
(3)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建设多元公共交通体系
合理划定公交专用道,严格公交专用道执法,确保公交车专用时间的专用路权,有效提升公交车运营速度。研究通过交通管理、财税政策鼓励企业为职工提供通勤班车服务,倡导集约出行[10]。发展模式多元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和大运量公共交通建设,统筹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
(4)补足城市建设短板,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合理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污水管网、污水泵站建设标准,缓解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提高处理处置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推进固体废弃物减量化和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逐步统筹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污染物的治理,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 中国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尚面临五大问题[J]. 创新科技,2012(08):6.
[2] 邓明君, 罗文兵, 尹立娟. 国外碳中和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述评[J]. 资源科学,2013,35(05):1084-1094.
[3] 郭磊.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 三十八): 哥本哈根:碳中和城市( 上)[J]. 城市规划通讯,2014(20):17.
[4] 郭磊.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 十九): 伦敦低碳城市建设( 上)[J]. 城市规划通讯,2013(01):17.
[5] 徐鹤, 王絮絮. 国内低碳示范城( 区) 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 城乡规划,2016(01):72-85.
[6] 构建珠海国际生态宜居城市——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综合试点工作[J]. 建设科技,2015(07):37-40+43.
[7] 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及实施途径[J]. 颜文涛, 王正,韩贵锋, 叶林. 城市规划学刊.2011(03).
[8] 方创琳, 王少剑, 王洋. 中国低碳生态新城新区:现状、问题及对策[J]. 地理研究,2016,35(09):1601-1614.
[9] 何爱. 广州市增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策略探讨[J]. 现代城市,2016,11(03):39-42.
[10] 黄胜宏. 城市规划与低碳生态规划[J]. 低碳世界,2014(15):29-30.
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编号2017-H-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