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房网

大都市绿色高质量建设的总体思考和建议——国内大都市绿色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建议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把绿色发展作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工作中予以贯彻实施。“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进一步明确了“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的城乡规划建设理念,并部署了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绿色新生活行动等专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5 年,全国 97.6% 的地级(含)以上城市提出了以“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等绿色发展模式为城市的发展目标。

2 绿色高质量建设提升空间巨大

回顾全国各大都市 30 年来的建设实践,不难发现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创新精神越来越淡薄。大都市的精髓在于创新,而如今创新的建设却越来越淡薄和空泛,复制多而创新少,导致大都市不断同质化。一些都市的新开发区域成为政府“跑马圈地”,开发商造楼卖房的代名词。二是规模扩张和集聚效应冷热不均。随着发展环境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大都市的引擎和驱动效应会进入衰退期。如何形成符合自身实际和需要的特色发展模式,真正成为驱动城市创新转型发展的增长极和引擎,是我国大都市最应该思考和谋划的头等战略议题。三是城市规划调整频繁且幅度大,“反复折腾”的现象比较突出。由于规划的滞后或超前以及发展定位、战略变化较多等原因,我国大都市的规划修编和调整异常频繁。尽管这些调整不乏理由,但也明显存在“要人手不要人口”以及“向土地要 GDP”等问题。

对标党的十九大关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要求,大都市在绿色高质量建设领域仍有改进空间:一是城乡建设领域绿色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整合包括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材、智慧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多规合一、城市双修、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垃圾处理、建筑业优化升级、工程质量提升等单项工作形成统一的绿色高质量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以便在协同推进、监督考核等方面明确操作路径、形成合力。二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监管体系的实施落地方案还需进一步完善、细化和深化,实现在城市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许可、设计许可、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全覆盖。三是还需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建设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可复制可推广,人民有感知和获得感的绿色高质量标杆示范项目。

3 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大都市各项工作的新航标

我国大都市将来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成为世界级大都市的引领者等重任。推进绿色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大城市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在绿色发展领域区域共建、共治、共享,完善特大城市布局和形态,优化人口经济密集地区开发模式,探索大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为世界大都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范例和样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和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等绿色发展推进措施,并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由此可见,推进大都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也是未来全面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

4 构建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考

在大都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全面系统提升大都市的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包括完善绿色高质量建设指标体系;绿色高质量导则(包括绿色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拆除再利用导则等);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在项目用地规划、工程建设、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等基本建设程序各个环节予以绿色把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体系,围绕安全耐久、健康宜居、绿色节能、智能感知、经济适用等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建设一大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示范项目,使大都市的绿色高质量建设贯穿室内室外,从地下到地上,从建筑到社区,从“浅绿”到“深绿”到“全绿”,从“绿壳”到“绿心”再到“绿魂”,引领全球绿色发展新路径,创新全球绿色城市新形态,推广全球绿色生活新方式,传承全球绿色文化新理念。深入实施大都市绿色高质量建设必将对我国引领世界级大都市发展转型、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履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责任产生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4.1 战略目标:建设引领全球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都市

通过构建大都市的绿色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构建引领全球的绿色生产体系、符合国情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格局;着力发挥五大作用:一是全球都市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二是绿色节约型社会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绿色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织作用,四是推动绿色文化发展的交流作用,五是推进绿色国际合作的指挥作用。到 2035 年,实现引领全球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都市的战略任务。

4.2 战略重点:绿色高质量发展应做到“十二示范”

围绕战略目标整合大都市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域的各个单项工作形成合力,应做到十二个方面的“示范”:即绿色建设产业示范、资源综合利用示范、绿色开放合作交流示范、健康宜居建筑示范、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以及城市特色风貌传承示范、清洁能源应用示范、既有建筑尤其是老旧小区的绿色节能改造示范、绿色交通和出行示范、智慧城市示范、美丽生态环境示范、绿色田园镇村示范、绿色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示范。

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系统梳理和有机整合各部门空间管控措施 , 配套设计统一衔接、分级管控的综合空间管控措施,共同构成空间规划底图,将十二项示范的相关工作落实到不同空间的规划建设之中。

4.3 战略项目:绿色示范项目助推大都市绿色高质量发展

(1) 商业都市绿色建设:新建绿色健康宜居办公建筑、既有办公建筑绿色改造、商业中心绿色运维管理平台等,如图 1 所示。

 

1 济南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悉尼“中央花园”建筑项目

(2) 文化都市绿色建设:绿色时尚创意公园、绿色书画展览基地、绿色影视创作中心、绿色动漫创作基地、全球绿色传媒基地、绿色工业遗址公园、历史街区绿色保护更新、致力于城市复兴的老工业基地改造等,如图 2 所示。

 

2 798 工业遗址改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3) 创新都市绿色建设:绿色众创空间、绿色孵化器、绿色加速器、绿色要素市场交易中心、绿色知识产权公园、全球绿色科技专利市场、绿色技术转移中心等,如图 3 所示。

3 众创空间

(4) 开放都市绿色建设:绿色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基地、绿色国际会议会展中心、绿色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基地、绿色国际交通枢纽、绿色国际旅游区、绿色国际组织集聚地等,如图 4 所示。

4 国家体育场、国家会议中心

(5)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绿色建设:绿色医院、绿色校园、绿色交通枢纽(高铁站、飞机场、地铁站等)、棚户区改造绿色建设示范项目、主题乐园绿色建设示范项目、高标准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地下综合管廊示范项目、城市防洪防灾示范工程、分布式智慧能源微网示范工程、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示范项目、森林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供水安全保障工程等,如图 5 所示。

 

5 绿色校园——新金带小学、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4.4 为大都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标准和制度

建立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标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经验,我国大都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应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经济、开放合作、健康宜居、高效节能、城市特色风貌传承、绿色交通、智慧城市、生态修复、美丽乡村、绿色基础设施、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方面,并覆盖城乡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各个环节。

完善绿色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以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大阶段为主线,针对“十二示范”和一系列科技示范项目,梳理出现行标准,对需要修订或新编的,应尽快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前期应建立以量化考核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成效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机制,保障大都市绿色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后期逐步建立起大都市绿色发展建设制度体系,最终探索总结一套大都市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方法。

5 推进策略与相关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大都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工作提出如下相关建议:

一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国务院相关文件为指引,围绕我国大都市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编制具体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各单项分散的绿色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整合,以进一步全面、系统提升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

二是完善、细化和深化绿色高质量建设相关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指导具体实施落地的导则和指南,覆盖城乡建设各个领域以及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各个环节。

三是借鉴发达国家国际大都市建设经验,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建设制度体系,形成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在基本建设程序各个环节对绿色予以把关。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绿色城市治理,综合运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城市。创新城市绿色建设方式,综合应用行政和市场两只手,在城乡建设领域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建设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

四是围绕绿色高质量建设,建设一大批高标准示范项目。包括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韧性防灾、分布式清洁能源系统、垃圾处理等。绿色公共服务设施:绿色机场、绿色高铁站、绿色地铁站、绿色医院、绿色校园等。高性能建筑和社区:践行安全耐久、健康宜居、绿色节能、智能感知、经济适用五大方向,打造高星级绿色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康居示范、3A 住宅性能认定、海绵型社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示范区、百项四新技术应用示范区、智慧社区、花园社区、立体园林社区等。从绿色规划、绿色城市设计到绿色建筑设计直到绿色建设运营,全过程最高标准、最全技术体系、最佳产品组合、最优整体解决方案。

作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俞滨洋

欢迎订阅《建设科技》杂志(半月刊)

国内邮发代号:2-543

     号:0200049309201072985

单位全称:北京康居认证中心

     价:15/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道口支行

     箱:kcpc409@126.com 

 

 

 

被动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