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房网

城乡生态人居建设亟待绿色建筑建材产业融合

 

 

1  城乡建设进入谈生态、讲绿色、论健康的新时代

1.1 谈生态、讲绿色、论健康的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1]。这是当前国家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在城乡建设领域谈生态、讲绿色、论健康已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导向。近年来,生态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新型城镇、特色小镇、生态建筑、生态建材、绿色建筑、绿色建材、节能建筑、健康建筑、被动式建筑、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充分展示着行业发展的方向和特点,也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能力提升与实体产业进步。

1.2 基于生态文明观的城乡建设新格局基于生态文明观,中国的城乡建设正在开创新的格局。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唯 GDP 论高低的状态开始发生着变化。面对城乡发展现状,如何规避“城市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将试图探讨一条新的途径。按照 2018 4 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未来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 70%,新区规划森林覆盖率由现状的 11%提高到 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达到 50 [2]。由此可见,未来城乡发展的趋势和标准将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和景象。基于生态文明观的城乡建设新格局将使未来城市和乡村都面临着一场精彩的变革。优质天气下的北京正是人们期待的理想家园,如图1 所示。

 

1 一级优天气时的北京紫竹院公园和紫竹院路

2 40 年改革开放建设,后 30 年创新转型修复

2.1 城乡建设四十年巨大成果与欠缺

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2.7万亿人民币(约12 万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初期 1978 3645 亿人民币的 227 倍。城市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随着全国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城乡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同时也暴露了高速发展中的工业文明社会隐含着弊端,资源的过度耗费、环境的严重污染、城市的常态拥堵、城乡的明显差距等问题的出现,尤其是环境的严重污染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201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 2017 年全球 4300 座城市的 PM2.5 空气污染数,从 2013 年至 2017 年,虽然北京从全球最污染城市排名第 40 位改善降到 187 位,如图 2 所示,但空气污染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宏观上看,按照WHO 的空气质量标准,全球 90% 的人口生活在污染环境中。即便是在欧盟,80% 的城市空气污染超标。显然中国的城乡环境改善更是任重道远。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工业文明时代的功与过,人类如何才能健康持续地生存下去。

 

2 WHO 发布 2017 年全球最新 PM2.5 数据

2.2 未来 30 年创新、转型、修复的责任

未来的 30 年,我国的生态修复与恢复性“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主导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性原则将促使我国目前的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面临着极其痛苦的转型过程。基于自然、经济、社会符合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将是城乡发展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城镇应在全面核定承载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恢复与修复性建设;乡村应在充分把控承载能力的条件下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面对中国城乡发展现状和国情,我们亟待全面践行“生态 +”,加速完善生态文明立法,急需要建立与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立适宜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与行业法律法规。切忌用传统的工业文明思维和规则主导与衡量生态文明的行为。

3 城乡建设转型趋势:城市做“-”法、乡村做“+”法

3.1 城市做“-”法修复恢复承载力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2035 年)》2017927日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如何严控北京城市规模,总规针对做“减法”,从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城市规模控制、资源要素管理等提出了要求。批复提出北京“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到 2020 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 2300 万人以内,2020 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到 2860 平方公里左右,2035 年减少到 2760 平方公里左右。要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护好生态涵养区。[3] 目前北京现有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已达2921 平方公里,从 2017 年至 2020 年,北京每年将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存量 30 平方公里。腾退的空间将用于“留白建绿”等。中国生态文明立法、立规与践行已率先在北京展开。

3.2 乡村振兴做“+”法、城乡一体补短板

新型城镇化是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但“新型城镇化”过程决不是规模化地在城镇进行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而是以自然、经济、社会承载力为依据平衡城乡差异,调整人居环境和生活模式的过程。中国人居环境的改善重点是在乡村,生活模式的调整也将是人们从新定位和选择工作和居住环境的过程。随着城乡差异的缩小,工作方式的转变,交通与通讯的便捷,既有城市中心区域的财富与资源的集聚效应会减弱,城乡人居环境与城乡房价梯度也将随之趋向扁平化。新型城镇化是平衡与改善城乡人口单向流动的过程,不能简单理解为农民向城镇转化移居的行为。城乡一体补短板是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根本,我们应不断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途径和方法。图 3 是北京海淀区七王坟村、车尔营村现状,图 4 是对未来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提升的构想。

 

3 北京海淀区七王坟村、车尔营村现状

 

4 未来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提升的构想

4 树立生态文明观,开创建筑建材的融合发展

4.1 生态人居是生态文明社会的缩影

生态人居是基于发展的理念,在特定的条件下,以尊重自然、依托经济、培育社会为前提,既满足人类栖居生活的基本需求,又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居环境空间体系。生态人居以动态发展理论、因地制宜理论、承载能力理论、生态工程理论、循环再生理论为基本理论,具有完善系统的技术实施方法,生态人居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40 年的工业文明过程告诫我们需要再一次回归到生态文明的发展轨迹,走生态人居建设之路,这不仅是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也是人类发展历程的又一次升华。我们已经习惯了以高端科技为主导的工业文明时代的城市化建设模式,如何能从城市化建设模式的惯性行为中转型成为适度有效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在有限的自然、经济、社会承载力范围内,将工业文明时代的科技与成果,辅助或补充自然环境资源对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不足。我们需要从有限地考虑“以人为本”,系统地强化“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始。生态人居就是生态文明社会的缩影。

4.2 建筑建材融合发展是市场的需求

城乡生态人居建设将是乡村振兴做“+”法、城乡一体补短板的战略措施和方法。随着工业化和装配化建筑模式的推进,建筑和建材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由之路。近年来,建材企业已从材料产品的生产商向建筑部品和建筑装配模块的制造商发展,部分企业开始成为装配式建筑成品供应商 + 服务商。乡村建设的市场为这类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建材原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联合体,建筑和建材的融合将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加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绿色建筑建材的市场将基于生态文明观得到青睐,生态人居产业链将为绿色建筑建材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潜力。

5  建筑建材产业将由经济利益竞争转向收益协同共享

5.1 建筑建材产业协作发展与共享经济

我们曾经顺应了工业文明社会发展阶段的激烈竞争,生态文明社会倡导的是发挥各自的独立特点和有限的能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创、共建、共赢、共享为目标,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和建材的发展应该遵从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加强建材与建筑企业间的协作发展,共同创造合作共赢的共享经济成果。

5.2 城乡生态人居产业链的市场与潜力

城乡生态人居产业链基本由三个关键节点构成,其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平衡格局的新型城镇的定位;其二是主张有效节约资源能源的新型建筑的创新;其三是倡导生态产品组件产业的新型材料的拓展。城乡生态人居产业链的三个节点需要建立彼此交融的关联关系。城市的减法和乡村的加法都应建立在生态人居建设的基础上。从城乡现状和转型趋势分析,权益、机制、资产都将围绕着乡村和农民生活环境的快速提升。城乡一体均衡发展在我国有 15~30 年机遇期,生态人居环境应该是中等收入阶层(城市居民和富裕农民)的基本标准需求。依照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预测未来的 10~30 年;富裕收入阶层(10% 左右)在国内外常住城市和郊区、乡村均有多套独立高档住宅生活居住;中等收入阶层(50% 左右)多数会选择在城乡结合区域(近郊)的高尚公寓或独立住宅生活和工作;普通收入阶层(30% 左右)在常住区域的乡村住宅和城市公寓居住和工作;较低收入阶层(10% 左右)在为保障或维持生活的乡村或城市暂时(临时)居住和工作。我国城乡生态人居产业链的市场和潜力可见一斑。

6  结语

中国未来的 30 年,乡村建设将会得到高速的发展,人口逐步回流、经济城乡均衡、生活普遍舒适将成为社会进步常态。践行新型城镇化的乡村生态人居建设,跟进相关生态人居产业创新与系统建立乡村生态文明综合服务体系将是目前各级政府和建筑建材企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10-18.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 2018-04-14.

[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2035 年)》2017-09-27.

作者

中国建筑学会生态人居学术委员会  薛孔宽

欢迎订阅《建设科技》杂志(半月刊)

国内邮发代号:2-543

     号:0200049309201072985

单位全称:北京康居认证中心

     价:15/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道口支行

     箱:kcpc409@126.com

 

被动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