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房屋的由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教授高工 张小玲
被动式房屋指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构造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环境,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使建筑物对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被动式建筑手段,如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来实现室内舒适的热湿环境和采光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或完全取消这类设施。
建筑节能对节约能源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国际上建筑节能技术进步非常快,已经从低能耗建筑向被动式建筑、零能耗建筑、到产能建筑上发展。提高建筑性能,使建筑本身对能耗的需求降到最低,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已经成为德国、瑞典、奥地利等建筑节能领先国家的节能减排重要手段。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瑞典隆德大学Bo Adamson教授和德国达姆施塔房屋与环境研究所Wolfgang Feist博士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要在不设传统采暖设施而仅依靠太阳辐射、人体放热、室内灯光、电器散热等自然得热方式的条件下,建造冬季室内温度能达到20℃以上,具有必要舒适度的房屋。他们将这种房屋称为被动式房屋。
自2009年起,在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指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促进中心与德国能源署(dena)在中国推广建设“被动式低能耗建筑”。2011年6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签署了《关于建筑节能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用能需求的合作重点。在中德双方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下,从人员培训、方案设计、材料产品选择、施工工法到验收检测全方位地探索适应中国当地条件下的建造被动式房屋的解决方案。
秦皇岛五兴房地产有限公司在“在水一方”和哈尔滨的“辰能·溪树庭院”住宅项目是列入2011年部科技合作计划中的首批“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项目”。这两个项目在了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了相关测试,监测结果表明,达到“被动式低能耗房屋”的各项预期目标。
实践证明,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推广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居住环境改善是明显的,建筑能耗降低是显著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可承受的。
德国能源署中德合作项目德方负责人 Pillen女士介绍合作情况